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
|||
|
|||
陈 俊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和为政得失的重要窗口。作为全国七个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积极构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1311”信访工作法治化架构体系,打造“前端抓预防、中端重化解、末端严追责”全流程工作链条,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信访事项的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义乌市直部门联合会商研究解决信访难题 抓前端治未病 源头预防更加精准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做好信访工作,对接整合自下而上、重在预防的“枫桥经验”和自上而下、重在破难的“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构建解决群众诉求的闭环机制,并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终点站”作用,打造多元协同的调处化解体系,推动信访工作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比如,严格落实行政合法性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全省90个县(市、区)均成立合法性审查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推动2024年全省信访事项量同比下降10.66%。2024年以来,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1.8万余批次近3.7万人次,全省基层事项就地化解率超98%。 将信访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融入数字化是浙江的鲜明特色。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民呼码”,推动实现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与“141”基层智治系统、政法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同时,上线人民建议征集“浙智汇”数字化应用,加强社情民意分析研判,群众通过网上提出意见建议占比提升至85%以上,建议转化率达96.75%。 此前,一名到衢州求职的青年通过“浙智汇”应用反映,租房市场鱼龙混杂,外地来衢就业、生活的青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才能租到房源靠谱、价格实惠、地段合适的房子,导致留衢意愿降低,不利于吸引人才,建议政府能提供一批类似公租房、青年人才公寓的靠谱房源进行短租过渡。 2024年8月,这条人民建议在衢州得到了有效转化:“有礼租”小程序正式上线提供青年短租服务,来衢求职青年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上预约看房、提出租赁申请、签约入住。截至目前,衢州城区范围内动态提供50套“有礼租”青年短期居住房源,覆盖城区各个区块。据统计,目前已有112名青年咨询该项政策,有13名青年通过“有礼租”小程序签约入住。 浙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办法》《浙江省人民建议征集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站(点)建设工作,县乡两级站(点)覆盖率达90%,切实推动信访工作从“事后反映”向“事前参与”、从解决“一个问题”向预防“一类问题”、从“一域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
明权责依法办 受理办理更加到位
群众因为信任而信访,规范受理办理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浙江通过开展信访办理质效提升行动,细化62条办理质效评查标准,以及随机抽取、条线评查、申诉反馈、结果确认等环节,加大对信访处理意见错答漏答、答非所问,以程序办结代替实体解决等情况的纠偏力度。2024年以来,全省共纠正办理不规范信访事项402件,有效推动信访问题实体解决。 嵊州市某信访人举报村干部违规违纪问题,镇政府答复内容不规范、不完整,没有全面回应群众诉求,导致群众不满意并重复信访。该镇及时整改,重新出具了信访处理意见书,信访人对此表示满意。 “只有遵守严格规范的程序和规则,才能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浙江省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说,浙江全力打通“路线图”,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以程序推进保障实体解决,推动形成“受理部门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工作格局。 严格落实“权责明”要求,规范信访案件受理,编制了59家省级部门信访工作专责专章;针对同一信访人有多个诉求、登记不规范问题,建立了分诉求登记制度;针对“转送交办难”问题,建立了信访、编办联合审定机制;针对“访诉分离难”问题,建立了信访部门与政法部门衔接机制。目前,全省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达99.99%。 全面落实“依法办”要求,出台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信访事项办理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信访工作6张流程图和41份文书模板;建立初次信访事项“双签双核两见面一现场”机制,开通网上申请复查复核功能,健全信访人与听证机关共同选定听证员等制度,推动“案结事了”。2024年以来,全省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99.93%,一次性化解率达96.78%。
建闭环优生态 监督追责更加严格
宁波某县信访群众励某反映回迁安置房建造错误,与前期所选图纸存在明显出入。经核查,信访群众反映问题属实,是县城投集团工作人员郑某提供了标注错误的户型图纸,最终县纪委县监委给予其政务记大过处分。 针对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职、超越或滥用职权、不作为等致使群众利益受损产生信访问题,浙江建立信访事项复盘溯源工作机制,既查信访事项产生原因,又查信访事项办理过程,精准提出“三项建议”。2024年以来,全省共提出“三项建议”1699条,采纳率达99.01%,问责干部168人,以末端严追责倒逼前端抓预防、中端重化解。 同时,开展省委、省政府信访联合督导,2024年共对274件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开展“解剖麻雀式”复盘溯源,发现痛点堵点问题120个,推动化解重点信访事项159件;建立涉嫌失职失责行为线索移送机制,推行县乡两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任期盘点和离任交接制度,倒逼“新官要理旧账、现官不留坏账”。浙江还将重大信访问题纳入省委抓大事、作决策“七张问题清单”,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和个案督查,有效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化解。 此外,不断完善信访部门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政法机关等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对重大信访问题和事权单位的监督力度,推动形成大监督格局。各地也不断探索创新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提高信访督查社会参与度和工作质效。比如,宁波市聘任来自基层信访和司法调解岗位的模范、“两代表一委员”、法律专家、媒体记者等,以及市委巡察办、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担任人民信访督查员,协助开展信访问题调查研究、矛盾协调化解、责任督促落实等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