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优教牵引农民进城“安居乐业”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作为山区县,又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淳安县人口分布散,乡村学校点多面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群众对进城就学的呼声较高。 近年来,该县以“优教”为突破口,打破区域、户籍、身份壁垒,创新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村家庭进城就学“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带动学有优教、住有宜居、业有所就,探索出一条以美好教育牵引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安居乐业”的新路径。 淳安县为进城学生开通“家门口”至“校门口”校车专线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是许多农村家庭最朴素的心愿。2016年,老家在中洲镇叶村村的余丽霞一家搬到汾口镇租住农房,孩子入读汾口镇小学。她的初衷是,汾口是人口大镇,师资力量更强。 去年6月,大儿子考上了淳安中学,学校还来电告知小儿子也有机会去城里上学,让她很是意外:农村孩子转学到县城并非易事,不仅城区学校要有空余的学位,家长还得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 改变源自2023年,淳安县入选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在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上先行先试。2024年6月,该县创新实施“安居优教”试点,向有意进城就学的家庭提供住房、就业、出行等集成化基本公共服务,带动农村人口进城集聚。 淳安县编制出台县域教育布局规划方案,推动“高中教育向县城、义务教育向县城和中心镇、学前教育向乡镇中心”三圈集聚,累计整合1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34所,高中学校全部搬迁至县城。同时,积极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新增城区学位4500个,归集存量学位1500个,全部面向农村学生普惠开放。 余丽霞一家尝到了“头口水”。继孩子学校来电,淳安县教育局又来电告知县城招聘信息,她最终顺利入职,去年在淳安县城安了家。“新学校很漂亮,有大操场,每天上学走路只要5分钟。”最让孩子高兴的是,和在杭州市区上班的爸爸相处时间更多了,“以前爸爸两个月回家一次,现在到城里更方便,一个月就能见到。” 山里娃进城上学的同时,教师资源流动更趋优化。针对撤并后的山区学校富余教师,淳安县建立跨县域共享机制,与杭州钱塘区签订合作协议,首批选派50名青年教师赴钱塘区支教,既解决杭州主城区人口达峰前后教师阶段性不足问题,也缓解山区县教师消化压力。通过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化资源按需布局,由此避免城区紧张、乡村闲置的资源错配。 创新进城就学服务机制 到千岛湖镇第七小学的第二个月,学生小宇就获得了校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他说,现在不仅校内活动多,校外生活也丰富,新华书店、县图书馆、县博物馆离学校很近,去哪里都很方便。 据介绍,淳安县教育局将进城小学生根据寄宿需求分流到千岛湖镇第七小学、千岛湖镇青溪小学、青溪新城小学等多所学校。其中青溪小学、青溪新城小学两所学校提供寄宿,每周派车往返村庄接送。在安阳乡先行试点,建立“签订一户进城意向、落实一个城区学位、提供一套保障住房、联系一个就业岗位”的“一对一”服务机制,将进城就学家庭100%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愿意入住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家庭学生统一安排在千岛湖镇第七小学。 打通农村学生进城就学路径,淳安县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出台《淳安县“安居优教”工程实施细则》,推出以教育为基础,整合安居、就业等“1+7+X”基本公共服务的系列政策,既解决农村学生进城就学需求,又牵引大量农村人口集聚县城,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生动力。 比如,在千岛湖镇庄天岭家园小区推出90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发放补贴。以65平方米户型为例,政府每平方米补贴10元,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 千岛湖镇第七小学校长余勇建说:“接收学生前,通过家访摸底,建立‘一生一档’。入学后,开通每日校车,组织师生结对。”在千岛湖镇青溪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对接班主任,为每位新同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帮助他们更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学校还开辟爱心农场,义卖善款用于实现学生“微心愿”。 为进城学生提供暖心就学服务,淳安县创新“课前课后”帮扶、“爱心妈妈”结对等机制,实现进城就学的单亲、留守儿童100%结对;开通“家门口”至“校门口”校车专线,助力进城家庭学生接送无忧。目前,累计带动 443名农村学生进城就学、535名家长进城生活。 千岛湖镇第七小学足球赛 强化公共服务系统保障 “孩子转入城区新学校,我开新店,两全其美。”目送外孙坐上校车,因进城陪读而搬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徐功民十分感慨。近段时间,他正在装修租来的商铺,计划开办一个来料加工集中点。 农村学生集聚县城,陪读家长在县城也能够找到工作。在庄天岭家园小区,陪读家长以老人、妇女为主,人社部门梳理了1623个就业岗位,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为陪读家长提供就业辅助。目前,有就业意愿的陪读家长就业率达96%。 “陪读家长中不少是家庭妇女,希望利用空闲时间补贴家用。通过参加县妇联建设的‘淳加工’共富工坊,每月能增收一两千元。”淳安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以“优教”牵引进城家庭“融得进”“过得好”,淳安县出台《淳安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意见(试行)》,将进城就读家庭一体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推出就业补贴、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政策举措,让进城群众增技能、能就业、敢创业,提升收入水平。 满足进城农业转移人口美好生活新期盼,淳安县系统集成县域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出“乡事城办”服务机制,实现进城群众的社保、医保等40余项社会事务、经济事务在社区就近办理;保障进城群众便捷出行,开通城乡公交农忙、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定制专线,为农业转移人口回乡探望、返乡耕种等提供便利;优化老年人就餐服务,推出老年食堂就餐“一卡通”,进城老年人可在所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享受“同城同待遇”。 今年,淳安县将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进改革扩面,向农村全面开放“安居优教”工程,力争新增1000名农村学生、近2000名农村家长进城就学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