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0年第二十期
以乡带村整体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2020-11-20 15:4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受访   中共桐庐县委书记  方 毅

采访   今日浙江记者  今 哲

 

近日,桐庐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级单位。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桐庐县委书记方毅。

  

桐庐在构建全域法治格局上有哪些好举措?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县域法治首善之区”目标,坚持高位推进,突出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县全过程和各方面,加速构建全域法治大格局,推动法治建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注重顶层架构。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依法治县的意见》,明确县域法治建设的主攻方向、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率先成立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办公室,建立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一办四组”工作格局。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两代表一委员”等党政联系群众的“纽带”,率先在全省作为首个县(区、市)召开全面依法治县大会,凝聚起法治建设的思想共识。

注重机制保障。把加强党的领导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建立法治政府责任制体系。探索领导干部履行法治职责的体制机制,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率先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法治建设情况向本级人大报告、乡镇部门党委负责人向县委述法“两个全覆盖”,推动法治建设成为党政班子的“一把手工程”。

注重督察推动。在全省率先建立全面依法治县督察制度,大力推进党委巡察与法治督察有机结合。2019年以来,共开展2批法治督察,实现对14个乡镇(街道)、23个重点部门的督察全覆盖,整改情况作为年底法治考核依据,倒逼部门抓实法治建设工作。

  

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真正贯穿到决策行权过程中,桐庐有哪些硬招?

●我们以提升“关键少数”法治意识为突破口,努力探索领导干部履行法治职责的体制机制。

重视法治思维培育。实施法治意识系统提升工程,全面推行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和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考法等制度,累计开展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92次,引导领导干部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重视法治制度执行。坚持制度建设依法、行政决策合法,县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合同、重大执法决定“四个”合法性审核100%。推行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推行“数字+决策”,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法制审核、风险评估、集体决定的决策程序信息化,2018年以来县政府148项决策全过程网上运行,把住了程序关。

重视法治氛围养成。实施新晋公务员、法治队伍、乡镇干部履职能力系统提升计划,坚持每年开展不少于40课时的系统法律知识更新轮训。建立全体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建成杭州市首个大型户外宪法宣誓平台,组织“万人公开宣誓”。狠抓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县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三年达100%,县长连续四年代表县政府出庭。

重视法治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述职述德述法报告制度。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以来提拔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法律工作经历的干部36名,占提拔使用人数的31.58%。率先探索容错免责事前备案审查和信访举报失实澄清正名制度,2019年以来先后为10个项目事前备案、31名干部澄清正名。

 

法治建设成效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满不满意。桐庐在推进法治建设中,是如何回应群众呼声、提升群众获得感的?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近年来,我们始终从法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痛点入手,持续加强法治领域改革创新。

着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明确的重点保障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检视专项行动,提出12张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问题清单,作为68条浙江建议提交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在全省首创“一站式”服务中心,全面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常态化“最多42天”。全面创建“无证明县”,扎实开展审批服务“一件事”标准化建设,完成企业群众办理“一件事”标准件1472件,取消证明事项846个,实现1903个事项办理只需“跑一处”,“一证通办”实现率100%。

着力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建立以县委依法治县办为总协调的“一个部门化争议机制”,成为近年来杭州地区行政诉讼案件最少的区(市、县)之一。创新开展“一线常委会”“县委书记大接访”“县领导365坐班接访”等机制,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达100%、化解率达99.7%。打造县级“智慧治理大联动”平台,依托县大调解中心、“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建立“5+X”矛盾争议纠纷化解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获省“最佳实践”经验介绍之一。

着力开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分水镇作为全省首批5家基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之一,探索承接县级16个部门416项执法事项,有效解决“乡镇看得见、管不着”执法弊病。推进全域集成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行政执法体系,推进“县乡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首次轻微不罚”和“综合查一次”,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推进县域法治建设,基层是关键。桐庐在推进法治乡镇、法治乡村建设,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上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乡村治,百姓安。近年来,我们坚持“大抓基层”工作导向,树立“以乡带村、乡村一体”理念,出台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将法治乡村和数字乡村、创业乡村等5个领域乡村建设作为打造美丽乡村3.0版的核心内容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抓法治队伍建设。建立村(社区)干部候选人任前测试、村干部任中培训、年终述法制度,提升村社负责人法治意识。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按照每个村(社)3—5人要求,重点培养优秀的村(社)委会干部、居民区楼道长、村民小组长作为基层法治“领航人”。加强法治力量配置和下沉,推进“法检联村、律师结村、协警驻村、部门援村”,力促村(社区)末梢微治理法治化。

抓法律服务保障。严格落实乡镇、村(社)两级合法性审核,建立以司法所为主、公职律师补充,吸收社会律师、专家参与的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村级“微制度”建设,依法审慎处理村民利益保护和集体利益平衡的关系,推进村规民约备案审查,对村民之间合同订立、纠纷处理等实施源头把控,保障村民社员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探索出“楼下书记”等民主议事制度。

抓法治宣传教育。建设宪法文化公园、桐君“和”文化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善治示范村等创建,建立乡村普法需求清单,开设乡村法治课程,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强化村社契约意识,把“签合同找律师”“有纠纷找调委会”“有疑难找司法所”的理念植入村民日常生活,让普法更鲜活、用法更接地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