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向世界一流大学 |
|||
|
|||
吴雅兰 春天的浙江大学校园,花木繁绕,绿意葱茏,满眼色彩斑斓。一场“立德树人、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催动整个校园处处生机勃发,热潮涌动。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浙江大学面向学校党政干部、党团组织、思政队伍等分批举行集中培训,全面推进“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在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先锋学子”计划……一切都充满着蓬勃的力量,一切都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浙大校长吴朝晖说:“站在‘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浙大要进一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思政课,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内容“老生常谈”,但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段治文教授却把课上得场场爆满,年年备受好评。现在,段治文还把课搬到“慕课”平台上,收获了无数校外粉丝,有学生留言说:“这门课程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门课不是单纯地讲历史知识,更不是以讲历史段子来博人眼球。”初夏的浙大西溪校区,段治文准备完一份课堂讲稿,窗外,西湖畔的保俶塔映入眼帘。在他看来,历史与西湖一样是很“美”的。从教近30年,他一直在校园里传播思政课的美。 “重要的是实现价值引领,解决学生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段治文说。 近年来,浙大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坚持院内与院外、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下结合开门办思政课,理论、研究和实践“三结合”讲活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目前,学校思政理论课有1门获国家精品课程、3门获省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浙大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始终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是新时代对青年的召唤。在2018年,学校推送选调生302人,75位毕业生赴国防军工单位就业。截至目前,2019届毕业生中已有77名签约国防军工单位。
为人师者,人之模范
“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执着、热爱和精益求精,令人敬佩!” “言传身教的好老师,热爱科学,潜心科研,待人平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 这是学生对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杰出教学贡献奖候选老师们的评语。他们有的已年近六旬,30多年坚守讲台;有的是海归人才,满怀教育使命给本科生讲课;有的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了多位学术新星…… 百万元重奖优秀一线教师的“永平奖”,已成为求是园中的风尚,更是全国高校中激励一线教师的响亮品牌。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教授至今仍能记起2012年自己获得首届“永平奖教金”时的情景:他在颁奖词的背景声中缓步走向舞台中央,向全场师生深深鞠躬,台下掌声雷动。 尽管长期在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担任行政职务、从事多个科研项目研究,郁建兴仍然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每年达300余课时。郁建兴说:“上课是老师和学生的一场约会。为人师者,应该对课堂充满期盼,每堂课都要表现出最佳状态。” 2015年,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浙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提出殷切期望。谆谆教诲,浙大人铭记在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精心育人,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细数历届“永平奖教金”获奖者,人们看到了一组高素质教师的群像。 十余年来,浙大坚持把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引进和培育并重。学校围绕育人统筹实施学术大师汇聚等人才计划,精准引育图灵奖得主、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千人计划”专家等。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层次人才数量翻番,院士人数增加了50%。 浙江大学学生研发水下勘探机器人 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
人工智能是当前的热门领域。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蓬勃发展,但基础研究薄弱、缺少高水平创新人才,成为亟待补齐的短板。2018年,教育部在浙大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同意并支持浙大牵头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为什么是浙大?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在人工智能这一引领未来的战略性前沿领域,浙大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科交叉,校企协同,计算机、统计、数学、医学、人文社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力量充分汇聚……应中国未来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是浙大传统优势学科。正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做博士后工作的王冠云,本科就读于浙大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他和同学们在大三时要修一门“信息产品设计”课程。王冠云说,“人工智能+设计”是当前市场迫切需要的技术支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商发现,浙大提供了丰富而高质量的人才供应。 2018年,浙大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浙大计算机学院还将在国内首个开设“区块链与数字货币”课程,着力培养区块链技术高端研究型人才。浙大软件学院副院长蔡亮教授说:“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当前数据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浙大走在了最前沿。”浙大已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数据交易平台,有效解决了大交易量情况下的交易记账、清算的处理和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分发、同步和存储等问题。 近年来,浙大先后启动“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努力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实现基础学科的全面复兴。学校通过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优化专业结构的资源,建设了一批王牌专业,A类学科数、学科优秀率、A+学科数分居全国高校第一、第二、第三;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的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进入世界前100、50、万分之一的学科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二。 浙江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经过三步走,到本世纪中叶,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第一步是到2020年左右,学校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排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二步是到2030年左右,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第三步是到2050年左右,学校办学声誉获得世界公认,更多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体实现建成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