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六期
产教融合育未来工匠

2019-04-08 16:3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邵玩玩 江春

邵玩玩 江春


  走进嘉兴技师学院产业互联网学院试点班,学生们分别坐在“创意中心”“运营中心”等几间工作室的电脑前上课。课堂连接着的是真实的产业互联网;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管理者、设计者、运营者。

  嘉兴技师学院副校长张效铭说,近几年,产业互联网学院正在与中国网库集团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同时,企业负责人直接入驻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去年“双十一”,试点班的126名学员拿下了1.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总额。

  近年来,浙江全面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大力构建全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浙江工匠,让浙江职业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直升机飞行体验实训

破解融合瓶颈

  

  2007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把“现代模具学院”从宁波市区整体迁入宁海县。如今,学院校企共建的模具产学研创新中心开发的3款智能家用机器人产品,累计完成产值超过2000万元。此举开创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针对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现象,浙江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公共实训平台和产教融合试点等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打破产教融合瓶颈,促使校企真正走到一起,携手共育人才。

  宁波一直走在产教融合全国前列。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为促进校企持续合作、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北仑区政府出台中职校外优秀实习实训基地考核办法,每年安排100万元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浙江吉利汽车等公司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制定了将学龄纳入工龄计算的规定。

  嘉兴市通过实施“教育型企业” 遴选与认定工作,让优质企业更好地承担育人的主体责任。对于首批认定的7家教育型企业,政府一次性奖补10万元,每3年复评符合条件的再奖补10万元。同时,企业可免费使用职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图书信息资源等,并可优先参与职校开展的人才招聘。

  温州市为校企双主体办学及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教育、发改、经信等7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实施办法》。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红利,在“牵手”瓯海职业中专后,温州港华集团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8家分公司的连锁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探索双元育人

  

  2008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友嘉集团共同创立友嘉机电学院,友嘉数控机床维修中心、精益制造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整体入驻杭职院内,企业介入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举动,在全国首开“校企共同体”先河。

  目前,这一“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在浙江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全省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行业产业学院105个,参与共建学科的企业总数达1440家,形成了达利女装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等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近2900家企业参与到945个企业和高校共建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有力地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

  在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秘书长应国宏将“花艺大师工作室”搬进来后,收了一批学生“徒弟”。学徒平时跟着师傅一起做项目、学技能;周末去师傅开的花店,设计盆景、接待顾客……俨然成了个小店长。早在2011年,湖州就开始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为跻身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打实基础。

  为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浙江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2015年,杭州、嘉兴、湖州三地8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6年,全省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截至目前,200余所中高职院校积极参与试点,为“浙江制造”培育中坚人才。

  目前,浙江已初步形成了以校企共建行业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新型职教育人模式,逐步扭转教学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破解“就业难”与“招工荒”的结构性难题。

  随着双元育人模式的不断深入,浙江各高职院校紧紧围绕产业调专业。宁波一些高职院校还根据各区域不同的块状经济,纷纷联合社会力量到县域布点办学,基本形成象山建筑、宁海模具、奉化服装、鄞州机电等主干专业布局,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有机衔接。

  据统计,当前全省47所高职院校1229个专业点中,和当地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有944个,占比达到72.67%,学校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逐年提升。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实训

产教共生共荣

  

  早在几年前,绍兴市柯桥区职教中心就陆续成立了一些对接企业的教师工作室。纺织服装专业的花样设计工作室、服装设计中心、纺织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直接入驻柯桥区创意大厦,服务当地中小企业。学校里还出现了一大批跨界校企的“两栖教师”。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人员与中高职教师的相互流动,努力形成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双重角色顺畅转变的“旋转门”机制。

  经过几个月的埋头苦干,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众泰集团技术骨干终于研发出SL32型磁吸附式无绳救援切割机”,并完成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均衡管理和控制”项目,为企业带来3000多万元的产值。

  在这样的协同创新中,企业获得人才、经济、政策和社会利益,学校则获得深度的、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最终带来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形成互为倚重的利益共同体。

  过去两年间,浙江公布了两批共20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业与教育共生共荣的新生态初具雏形。温职院牵头成立全国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服务联盟,近3年科技到款超6000万元,转让专利140余项;金职院以“1+1”科技结对、百博入企、共建企业大学等形式开展立体化技术服务,将课题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改造,年技术服务到款超2000万元……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学校共同组建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联盟等协同创新组织。力争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在全国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联盟,建成100个以上装备水平国内一流、产教深度融合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培育3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500个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