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七期
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综述

2019-04-24 08:3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今日浙江记者 


  2004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部署了平安浙江建设,率先在省域层面开展平安建设的探索。

  15年,实践成果亮点纷呈:经济发展领跑全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34年蝉联全国各省区之首;社会和谐平安,刑事案件、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04年的92.33%上升到2018年的96.84%,被公认为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15年,制度成果有效管用: 探索构建了平安建设大格局,特别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考评督查机制,推动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体系、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经济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创新平安考核办法,平安浙江建设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15年,理论成果丰硕充盈:总结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经验和“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科网格”等特色做法;提炼了以坚持党建统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今年,省委书记车俊在329日召开的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强调,习近平同志亲自开篇点题、亲自谋篇布局的平安浙江建设,是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浙江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已经成为浙江工作的一张金名片、全世界观察中国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窗口。站在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的新起点上,必须从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政治高度出发,抓住关键处、打开突破口,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


湖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坚决扛起

促发展保平安的政治责任

 

  发展与稳定如何并重?富民与安民怎样共进?2004510日至11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省委迅速成立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坚持把平安浙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

  落实平安建设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市、县两级相应建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形成风险共防、难题共破、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坚定地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每位党政主要领导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

  用好考核“指挥棒”,以人民群众的平安需求为导向,省委制定了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的考评体系,把平安浙江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与政绩的重要指标。省委、省政府每年都高规格召开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对平安市、县(市、区)和省级平安创建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授牌。

  15年来,浙江始终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把平安浙江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抓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平安浙江建设持续引向深入。

  2006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提出为全面落实“平安浙江”等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法治保障;

  20084月,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

  20116月,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不断把平安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2012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决定》,强调深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

  2013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建设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体制机制,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201412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平安浙江建设水平。

  2017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把“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纳入建设“六个浙江”具体目标,开启了平安浙江建设的新阶段。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11月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对“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全面推进富民惠民安民,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平安浙江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建设最重要的实践参与者、成效评价者和成果享有者。

  ——建立健全平安浙江建设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平安浙江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实施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十大工程40个重点项目,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总结推广“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由此,平安浙江建设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创造了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探索构建

共建共享平安建设大格局

 

  15年来,按照“平安浙江”建设的战略布局,浙江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大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边实践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一步步展开、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一年年见成效。

  ——织“一张网”,管万千事

  20098月,浙江在全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谋划建立一张全省统一的网格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全科网格”制度。

  省委在行政村、城市社区以下统一划分了6.8万个网格,以党建为统领,将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管理服务事项纳入网格,统筹职能、力量、资源和经费,发挥综合性功能。全省“一网运行、一员多用”,构建起一张无交叉、无重复又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

  近年来,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还与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两网融合”,嫁接基层治理“四平台”,开展“网上网下”协调联动,精准服务。

  90后大学生陈瑶是乐清市一名网格员,一次走访时,发现村里电线掉落,立刻用手机拍照、上报综合执法平台。没多久,供电所就安排人前来维修。事件处理完毕后,她现场核实反馈信息,完成闭环。

  如今,像陈瑶一样活跃在基层网格上的30多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在收集平安信息、服务群众的同时,也将平安浙江建设的决心和信心送入千家万户。

  ——党政主导,社会共治

  15年来,浙江各级各部门改变大包大揽的行为方式,构建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机制,多渠道动员城乡社区群众、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平安建设中,唱响了平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大合唱”。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探索出社会组织参与纠纷化解、律师调解制度、电子督促程序、中立评估机制、多元化解平台等12个矛盾纠纷调解项目,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以个人调解模式、专业调解模式和商会、行业协会调解模式为主的组合型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目前,全省有调解委员会4.15万余个,调解员15.5万余名,交通事故、医患矛盾、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领域专业调委会1300余个,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

  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力量,面向特殊人群开展专业心理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筹集社会资源,修复社会功能,自觉回归社会。

  ——三治融合,完善体系

  浙江探索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经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各地不断健全完善“民主恳谈”“村民说事”等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大力开展“树家风、立家训”活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规矩、以德治扬正气。

  目前,浙江建成“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2000个、民主法治村(社区)2.7万多个,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在“三治融合”等理念的带动下,浙江各地发动群众守护平安,涌现出杭州“武林大妈”、湖州“平安大姐”、温州“综治八大员”、桐乡“乌镇管家”等200多万名平安志愿者,平安建设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聚力破解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平安建设是包括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乃至民生保障的综合系统工程。浙江注重对准源头问题,运用系统思维,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制定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民生至上,民安为要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以健全长效机制为保障,坚持公共财政惠民生,办好民生实事,做好民生事业,以民生促民安。

  自2004年出台《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意见》以来,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选出群众最期待实施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列出项目、安排资金、落实完成,年底交出民生答卷。

  坚持均衡优质、公平普惠,浙江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补齐教育“短板”、建设“健康浙江”、扩面提标社会保障、落实文化惠民项目等。2018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840元,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6%,排名各省(区)前列。

  ——源头治理,防患未然

  早在2007年,浙江就在舟山定海区、温州平阳县探索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牵涉面较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近年来,按照“县级先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全面推开”的总体思路,全省的稳评工作步入规划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新阶段。经过稳评,一大批决策得到调整完善,一大批不稳定问题隐患在源头得到消除。

  去年,镇海炼化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宁波市镇海区先后三次开展项目风险评估,事先评判此项决策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把应对预案和政策措施谋划得充分而周密。通过组织群众参观辖区绿色石化项目,投入资金整治“三废”回应群众环境诉求,该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因“邻避效应”搁置后在原址顺利启动的超大型化工项目。

  ——科技引领,立体防控

  15年来,浙江致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空中布设“雪亮工程”,地面加强巡逻防控,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起了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浙江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开展食用农产品追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阳光厨房”建设等工作,鼓励社会全员监督举报,织密食药安全监管网络。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的安全感分别达到93.67%94.85%

  随着一些新型犯罪的滋生,浙江加大惩治力度,重点整治电信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令群众深恶痛绝的新问题,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全省反虚假信息欺诈防控体系,持续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火墙”。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近年来,我省还将影响平安浙江的突出问题分成12个专项、40个重点项目,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打响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消防安全、交通治理、电动自行车安全、社会治安、网络游戏赌博、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都成为专项整治的内容。

  20032018年,我省刑事案件总量下降21%,命案总量下降77%,并实现“命案全破”。特别是2018年,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同比下降13.1%;火灾事故起数下降32.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29%

 

着力强化

平安浙江建设的法治保障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法治是重要保障。20064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自此,平安浙江与法治浙江两大战略在浙江大地相生相长、齐头并进。

  ——推进重点领域监管法治化

  治安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一手抓严格执法,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以实名制为突破口,推进重点领域监管制度化、法治化,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问题隐患的源头治理、动态监管和全程可控。

  20169月,G20杭州峰会期间,浙江以安保工作为契机,狠抓寄递物流、瓶装燃点、散装汽油、客运购票、移动手机、出租房等六大领域的实名制管理。峰会后,全面拓展实名制登记制度的实施范围,并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及时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风险隐患。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浙江向世界“推送”了江南韵味、别样精彩的杭州,也向全球展示了平安浙江的建设成果、现代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为社会治安立法、为治水拆违立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实施交通严管,坚决打击黑恶势力……浙江事不避难,以专项整治攻坚克难,扫除一个个人民群众痛恨的平安难点,整出了风清气正的平安艳阳天。

       ——打造公正执法司法样板

  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是平安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浙江扎实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案例指导制度;加强执法司法监督制约,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监督,健全轻微刑事犯罪惩办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防范冤假错案发生。2013年以来,浙江先后纠正了张氏叔侄、萧山5人劫杀案两起重大错案,健全错案防止、纠正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出台了33项规范命案侦办工作、防止冤假错案制度,构筑隔离冤假错案的“防火墙”。

  浙江还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制度,在全国率先发布“司法透明指数”,试行案件庭审网络直播,上网公开生效裁判文书……公平正义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

  ——提供专业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

  回应群众多样化法律需求,我省司法部门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法治创建和法律援助,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司法行政系统大力推进全省县级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广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公安系统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法院系统首开先河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积极推行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三大机制”建设;检察系统成立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让群众对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投诉有门”“维权有路”……

  法治兴,则平安行。浙江通过法治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平安建设的成效,实现了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