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现代化市域先行的鲜明标识 |
|||
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沈铭权 |
|||
|
|||
浙江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对建设创新浙江进行动员部署,为台州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以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行动指引。台州市将坚持聚力创新、强化实干争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4+1”重要要求和省委“132”总体部署,对照省委《决定》,围绕“四个基本建成”目标,聚焦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强化人工智能全面赋能,聚力实施“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城市建设提质焕新、综合交通提级扩容”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努力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奋力开创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 吉利集团临海基地 ●完善目标体系,高标推动创新台州建设 坚持把“国之大者、省之所向”落地到“台州所能、地方所长”,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大投入,以三大牵引性抓手为重要载体,以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为主要支撑,以“两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加快构建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充满活力、更高能级、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台州,进一步打响“制造之都”品牌、彰显“海洋经济”优势、擦亮“民营活力”标识。 力争到2030年,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40强,实现教育强市基本建成、科技强市基本建成、人才强市基本建成、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强化平台支撑,优化区域创新发展布局 坚持以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以优化创新布局引领科创要素聚合增效。 建强科创走廊。加快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中央创新核青创区,谋划推进青创智谷、创投小镇等项目,协同推进市区东部创新港、三江口、飞龙湖、云湖等四个创新片区建设,构建“一核四片两翼”产创融合发展体系。 壮大平台矩阵。高标准建设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浙大台州研究院等科创平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争创国家级科创平台,加快构建“应用研究—概念验证—技术开发—中试—产业化”全体系贯通的台州特色科创平台矩阵。强化要素汇聚,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等平台引领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向产业平台集中,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孵化加速—产业承载”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突出要素融通,深化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 坚持“案例就是路径”,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度耦合、相互赋能。 夯实教育支撑。以省级科教融合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加快高等教育整体跃升,全力推进台州学院升大创一流,推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创成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 强化科技赋能。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技术研发,深化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布局实施一批市级“十链百题”等科技计划项目,力争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年均增速10%以上,到2030年全社会R&D占比达3.2%。 激发人才活力。大力推进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完善“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聘机制,探索更多“人在高校、干在平台、转化在企业”人才互聘共享模式,推动教科人要素在企业良性循环、协同创新。全年选聘“科技副总”“产业教授”90名以上,授权企业200家以上、认定人才850名以上。 ●聚力产创融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始终把创新对准产业转型所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万亿产值、千亿集群、百亿企业、百家上市”格局。 优化迭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平台提能升级为牵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箭齐发”,深化“千企千项千亿”技术改造行动,加快构建以“5+5+6”产业为核心的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聚焦“1到10”“10到100”,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打造工业母机全产业链发展、医药合同研发生产等标杆,全力建设长三角科技成果重要转化地。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实施企业培育“21515”计划,加快壮大科技领军企业、雄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矩阵,深化“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在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中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标志性成果。 ●构建特色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行地 充分发挥台州“产业集群多、企业数量众、应用场景广”等资源优势,以“场景牵引+制造赋能”为核心路径,加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百大场景、百业革新”。 培育壮大核心产业。积极布局模型、芯片、机器人、算力等产业,重点围绕智能终端发展,以人形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为主攻方向,突出“整零协同”,打造人形机器人训练和制造基地。 推动赋能千行百业。聚焦医药、汽车、泵阀、工业母机等特色产业,探索构建“行业数据+专属算法+定制模型”的垂直生态,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通用“智能体”和智能终端产品,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地。 聚焦数字政府2.0建设。实施“AI+制造”“AI+政务”“AI+治理”等工程,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台州标识度的“AI+”示范场景。 搭建通识教育体系。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等建设为契机,以基础素养培育和专业技术赋能为导向,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全社会通识教育、普及教育,切实形成全域创新的协同效应。 ●加强服务保障,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体系 坚持以金科产一体贯通为核心,着力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做强科技金融。锚定“集聚千亿基金、打造中国民营资本创投高地”目标,落实国有资本创业投资管理、政府投资基金运行等机制,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构建“品牌资本愿投、民间资本想投、国有资本敢投”的多元创投生态。 做优科技服务。加快建设集技术咨询、研发、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有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国资国企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专业化融合化科技服务生态圈。 做大科技市场。深化科技大市场培育,建立市场化运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强化技术与市场可行性“双验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